English

“中暑高危人群”的预防

1999-07-08 来源:生活时报  我有话说

民谚云“热在三伏,冷在三九”,每年三伏盛夏时节,总有一些人发生中暑。但据临床资料统计,下述几类人更易中暑,因此,被医学专家称为“中暑高危人群”,必须引起重视,采取措施,积极预防。

一、婴幼儿:婴幼儿各系统的发育不够完善,体温调节功能差,而且皮下脂肪较多,尤其是在新生儿体内,具有保温作用的棕色脂肪含量较高,对散热不利。

二、老年人:由于皮肤汗腺的萎缩和循环系统的功能衰退,使散热不畅。

三、孕产妇:由于怀孕和产后体力消耗大,身体虚弱,如果终日逗留在通气不良、温度较高的室内,就容易中暑。

四、心血管病患者:炎热会使人交感神经兴奋,加重心血管的负荷。尤其是心脏功能不全的病人,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在体内积蓄,便容易中暑。

五、硬皮病和重度烧伤病人:这些患者的汗腺阻塞或破坏,通过汗腺蒸发散热的途径被阻断,热量极易在体内积蓄而引起中暑。

六、感染性疾病患者:细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使人体产生内源性致热原,而作用于下丘脑产热中枢,令机体产热加速;也可以使机体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类物质进入血液,血管痉挛收缩,对散热不利。

七、糖尿病患者:这些病人由于糖从尿中大量丢失而引起水电解质的代谢紊乱。久病者常伴有心血管系统的病变和周围神经的变性,使机体对内外环境温度变化的反应迟钝。虽热量已积蓄体内,但病人的自觉症状却出现较晚或不自知,引起中暑。

八、营养不良:营养素的缺乏可使肾脏浓缩能力减退,血压下降,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的收缩;营养不良还容易反复腹泻,以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,导致中暑。

九、一些药物服用者:如抗组织胺药、抗胆碱药、安眠药等,它们或使血管收缩,或使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,因此也容易中暑。胡冰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